『三、“要去伪存真,说事实,真实非常重要。”“要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华国锋的历史作用的再认识』
1962年10月,毛泽东回到湖南要见胡耀邦、华国锋两人,胡耀邦因感冒没有去。华国锋见到主席,反映了“现在人瘦了,地瘦了,牛瘦了”。事后,胡耀邦说我没有想好怎么同主席谈,华国锋连说:“应该去,应该去。”他的意思是应该让毛主席了解真实情况。“真实非常重要。”
2008年2月27日,他在接见资料整理小组的成员时说:“我们写历史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事实检验。不能听风。真实地记录下来。不能听某某权威下了定论。力求真实,跟风不成。写历史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事实检验。庐山会议批彭德怀,后来还是搞回来。”
实事求是这个思想贯穿他的一生。1989年下半年范硕为写《叶剑英在1976年》曾联系采访华国锋,未果。我与范硕相熟,知道了此事。一次闲聊中,我问:“伯伯,您为什么不见他们?”他说:“我见了,谈了,他们也不能按照我说的写。而大家知道采访过我。这样就将历史搞乱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党、为历史负责的精神,他的睿智,令人肃然起敬。
1989年1月出版的《李先念文选》,收入1977年1月李先念在国家计委、财政部等部门汇报会上的讲话《积极抓好发展国民经济工作》,文中说:“去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这是经华国锋同志提议并征得中央多数同志同意后实施的。”同时对关于粉碎“四人帮”问题专门做了注释,即157条注释。注释写道:“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这个反革命集团。在这一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许多老同志对此深感忧虑并酝酿解决办法。9月21日,华国锋到李先念住处,商讨解决四人帮的问题,认为同他们的斗争不可避免,并请李先念代表他去找叶剑英,请叶剑英考虑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解决为好。9月24日,李先念到叶剑英的住处,转达了华国锋的意见,并同他研究此事。后经他们慎重考虑和反复商量,并得到当时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同意,于10月6日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实行隔离审查。这一措施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欢呼与坚决支持。”
《李先念文选》明确指出:“这是经华国锋同志提议”,比1980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了一步。李先念的秘书见到华国锋的秘书特意告诉书中的这个内容及这条注释。
但是,注释有一个错误,将华国锋到李先念家的时间由9月11日推迟为9月21日。后来有一次华国锋碰到李先念,他说:“我说去找你是9月11日,不是21日。”李先念说那是一个秘书回忆的。过了3年,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逝世,享年83岁。
经多次联系,2000年3月30日、5月30日华国锋两次见了《李先念传》编记组,谈了他与李先念在粉碎“四人帮”前后的交往。第二年,《李先念传》编记组根据华国锋的回忆,请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档案室核对有关档案(即李先念在1980年政治局会议上回忆这段历史的讲话),纠正了注释的错误。专门写文章《一则重要考订——有关华国锋、李先念、叶剑英商谈解决“四人帮”问题的两个关键时间》发表在2001年《文献与研究》第三期。此时离1976年已是25年,离《李先念文选》的发表已过了12年。
历史如同不停的钟摆,不论向左向右摆,总要回到它的原点。历史总要恢复它的真实。历史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事实检验。
『四、“写历史,写真实历史,很难很难,特别是当代历史。”——本书写作的意义所在』
华国锋说:“写历史,写真实历史,很难很难,特别是当代历史。史官跟着皇帝走,司马迁写《史记》,汉武帝一章没有传下来。”
华国锋在位5年,从来没有宣传粉碎“四人帮”的过程,因为他认为功劳首先是毛泽东主席的,是毛主席多次批评“四人帮”,为他提供了思想武器。他认为功劳是周恩来总理及许多老同志的,是他们坚持不懈的斗争,使干部、群众看清了“四人帮”的本质。他认为功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有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才能有稳定的政局。
多少年来,只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到一句:“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文中将华国锋摆在最前面,可是,什么是重要作用?是谁第一个提出的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如何组织实施的?华国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一直未能展开研究。
他叮嘱写作工作,注意保密,不张扬,埋头苦干。
报纸、电视、电台越是不报道他的活动,人民就越想知道事实的真相,历史工作者就越想研究。不仅九大、十大、十一大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他辞去一切职务后,在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公道自在人心。
写当代史很难,追根溯源,上下求索,在研究中还当代史一份真实,更难。但是,这样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其价值所在,不仅还原历史的真实,更在于给当下、给未来提供史的借鉴,以利于我们今天总结历史经验,以便于实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乃至千千万万英烈的强国理想。 (未完转下一篇)
(该文摘自《炎黄春秋》杂志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