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人生往事

华国锋在革命战争时期往事:智夺牲口

2012-02-16来源:期刊杂志编辑:国锋伟业

春风吹绿了交城山,在抗战烽火中,一九四三年开犁下种的时节不知不觉来到了。

一天,太阳偏西时,在西冶川通往原平川南头村的小路上,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急跑着,他是民兵中队长小王,要找华主任报告一个万分火急的消息。原来,这天青沿据点的日本鬼子,突然袭击了西沿、绿沟、申柏岩等村庄,穷凶极恶地抢走了群众的八条牛、七头驴、二百四十只羊,赶回据点要杀掉吃肉。牲口是庄稼人的半条命哪!强盗的行径使几个村子顿时陷于灾难,激起了群众无比的愤恨。小王见到华主任,顾不得擦一下浑身淋漓的汗水,一口气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华主任冷静地听完,心情沉重地说:正是春耕时节,散人抢去那么多牲口,群众的损失多大啊。一定要想办法抢回来。他沉思了一阵,又昂起头来,大手有力地在空中一挥,进出铿锵而果断的声音:敌人的目的是要破坏我们的生产。我们一定要夺回牲口,粉碎敌人的阴谋,保护群众春耕。小王一听要夺牲口,兴奋地跳起来。华主任对小王说:具体方案我们开会研究,先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黎明前潜入青沿村,通过地下党员了解敌人的全部情况,晚上到申柏岩村碰头。华主任对青沿据点的情况早已了如指掌,可是还派小王去侦察敌情,这使小王深深感到华主任办事不仅深谋远虑,而且慎重周到。小王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第二天傍晚,华主任率领县大队的一个连来到申柏岩村。“华主来为咱报仇啦!”这消息刹时传遍了整个村庄。受了损害的乡亲们纷纷赶来,像见了亲人一样围住华主任,有的哭诉着鬼子的暴行,有的挥舞着拳头耍报仇,人人心中燃起了复仇的怒火,激动地要求参加战斗。华主任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挑选出几十名身身强力壮的人,组成十付担架,随队参加战斗。战士和群众情绪激昂,斗志旺盛,像唿喇喇燃起的火焰,只待一声令下就把愤恨的火苗喷向敌人。

深夜,小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申柏岩,向华主任作了汇报:炮楼在村外山头上,有八十多个鬼子和四十多个警备队员驻守,两门追击炮,五挺轻机枪,五门掷弹筒;炮楼外围有深壕沟,出进只能走吊桥;牲口在村中维持会大院里,由一个班的警备队员看着听完,华主任说:看来敌情和原来掌握的没有多大变化,要重点消灭的就是维持会的敌人了。接着,华主任立刻召集部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开会。华主任周密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敌人夜间不敢轻易出来活动的规律,胸有成竹地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部队用两个排的兵力封锁敌人炮楼,切断和村子的联系;另一个排解决维持会的敌人;民兵负责赶性口、破坏敌人的水源。完成任务后打两枪为号。华主任一再叮咛:这次战斗虽然敌我兵力相当,但切不可轻视敌人,必须听从统一指挥,动作要于脆利索,尽可能不惊动敌人绝不允许盲目行动。同志们听着华主任的布置,望着华主任充满信心的神情,受到极大的鼓舞,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明月当空,山风轻轻吹拂。出击的战士们全副武装,地雷背上肩头,枪上的刺刀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华主任一声令下,队伍就像一把利刀直插青沿。华主任高大的身影一直闪现在最前边。

夜色笼罩着青沿村,不见灯光,一片沉寂。黑黝黝的炮楼孤伶伶地立在村外山头上,枪眼里闪出鬼火似的亮光。黑暗中,华主任一挥手,队伍立即分成两股,一路跟着华主任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炮楼附近,选择了一处有利地形,架起机关枪,掷弹筒严密封锁了所有通道,又在吊桥下安放了四颗地雷。鬼子还在梦中就被层层包围起来。

另一路由小王带路,迅速摸进村星,猛扑维持会。维持会大门外,一个哨兵正抱着大枪打盹。突然,一双粗壮的大手从他背后伸过来,卡住脖子,这家伙稀里糊涂地一命归天了。可是大门紧关着推不开。小王把手枪往腰间一插,几个战上早已搭起人梯,他爬上墙头,轻巧地跳到院中。只听见屋里的敌人射声如雷,便悄悄开了大门,战士们一涌而入,猛虎般冲进了院子,窜上窗台,踢烂窗子跳进屋里。八个警备队员迷迷糊糊睁眼看,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脑壳吓得一个个像小鬼见了天神,乖乖当了俘虏。民兵们趁势冲进后院,赶出了牛驴和羊群。

一切行动像闪电。一枪未发,俘虏了八个敌人,缴获六支步枪、八百发子弹和二十多枚手榴弹,大家高兴得很。忽然,有人发现院里支着一口锅,煮着满满一锅牛肉。原来敌人已杀了一头牛。民兵们怒火冲天,把柴灰、沙土,牛屎羊粪扔进锅里,骂道:“让狗日的吃个够!”又按华主任的布置,担来两桶臭哄哄的大粪,倒在敌人吃水的井里。然后胜利撤出去。

“砰、砰”村子东北面响了两枪,民兵们发出了胜利完成任务的预定信号。

听到枪声,华主任脸上浮起胜利的微笑,指挥部队悄悄撤出了战斗。

清晨,一抹霞光染红了天际,华主任率领着凯旋的队伍,赶着牲口回到申柏岩村。“华主任为咱夺回牲口啦!”喜讯飞快传开,等待已久的乡亲们围上来,战士和群众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华主任让群众赶快认领牲口,又号召大家努力搞好生产,然后带着部队告别而去。老乡们欢天喜地,怀着感激的心情投入了紧张的春耕生产,决心为支援前线作出更多的贡献。


备 注:该文摘自《山西青年》杂志1977年第12月期